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优秀企业 > 正文

新“机”女王董明珠:格力正寻找新“机”会

类别:优秀企业 日期:2015-6-26 14:01:34 人气: 来源:

  20年前,她是格力的销售女王。现在,她正寻找新“机”会。很少有人注意到,董明珠已经过60了。这或许是因为她的脾气,还像年轻人一样火爆。

  董明珠的口气没那么硬了。

  3年之前,她第一次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后提出的目标是: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格力。营收每年增长200亿元,到2017年实现营收2000亿元。此后,格力每年都是“踩着小数点”完成指标:2012年,1001.1亿元;2013年,1200.43亿元;2014年,1400.05亿元。

  今年6月1日,格力举行股东大会,董明珠连任董事长兼总裁。她没再提2015年一定要增收200亿元。理由是今年全球经济都在休整中,这种情况之下格力也需要调整。但她仍,“我们的规划(2017年实现2000亿元营收)没有变化,相信能如约完成。但每一年的增长有快有慢,2015年什么情况不作承诺。”

  另一个数字也被修正。董明珠此前曾说,格力要以小米作为参照,一年卖1亿台手机。现在她的预期是5000万台。

  今年2月接受《财经天下》周刊专访时,谈及格力有没有可能进入手机这一热门智能硬件领域时,董明珠如此回复,“如果我要做手机,一定做世界上最好的。”

  一个月后,她在中山大学,突然宣布格力手机已经问世,“我已经在使用”。虽然她并不是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“做手机分分钟的事情”、“我做手机,就要让消费者3年不换”之类的话,“如果”如此之快地变为现实,实在令人意外。

  家电业分析师刘步尘和董明珠相识多年,他认为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成功营销。“一般来说企业进入某个新领域的时候,会采用比较正式的方式,但格力手机的亮相随意得令人吃惊,很多人会因此关注此事,这不正是董明珠所需要的吗?”

  显然,这位昔日营销女王手法并未生疏。不过,做手机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吗?眼下还没有多少人见过格力手机,据说原因是代工厂商的产能跟不上。格力已经组建了手机部门,接下来的手机全部自己生产,上市时间“大约在冬季”。

  手机和空调是全然不同的领域,能做好空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做好手机。在刘步尘看来,董明珠关于手机的言论大多很外行,如“三年不换”。手机的好坏绝不是以耐用与否来衡量的,“她对手机的理解是传统工业思维”。

  财经作家李德林观点更加尖锐。“格力不缺钱,当然可以造一批手机出来,不过能否成功就有待于后续观察了。”

  “80后”王大为在互联网服装企业干了11年。他在网上看到了格力样机。怎么说呢,他觉得有点像格力空调:结实、材质好、电池够大(董明珠自己总结出了7个特点:轻、舒适、不发热、字体很大、语音清晰、连接格力商城、实现智能家居控制)但是消费者会被这样的手机打动吗?王大为很怀疑。

  格力的目标似乎并不只是手机。在今年3月的一个论坛上,董明珠宣布格力还要做汽车和由器。刘步尘认为这是一个不的决策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宣布进入这么多领域,更深层动机可能是为了实现每年增长两百亿营收的预定目标。按照格力公布的价格,每台手机1600元,5000万台就可以实现800亿的营收。

  董明珠一向自信,按她的习惯,一个目标只要提出了,即使再也必须达成。在过去担任格力电器总裁,和董事长朱江洪搭档之时,董明珠负责踩油门,沉稳的朱江洪会在一旁踩刹车。格力进入董明珠时代之后迅猛前行,几乎没有踩过刹车。

  这回,董明珠终于自己踩了一下刹车。

  也许是真话,也许是

  1991年出生的郭兴民第一次听说“董明珠”这个名字是在2013年。那年年底,他的偶像、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跟人打了一个价值10亿的赌,赌5年之内小米的营收超过格力电器。那个跟他打赌的人正是董明珠。

  竟敢挑战“雷布斯”?郭兴民觉得这个女人太自大了。

  在他读大三那年,小米手机诞生。囊中羞涩的他买了一台,自认为用小米手机的价位享受到了苹果和三星手机的配置。此后,他就成了小米手机的“死忠粉”。董明珠怎么可能取胜?他的同学中80%都用小米手机,并且觉得用小米的人比用苹果和三星的人。在某种意义上,小米对他而言不只是一款手机,而且代表一种独特价值观。“你在使用格力空调时能感觉到价值观吗?”他反问记者,“她拿什么赢?”

  无数这样的粉丝支撑起了小米的互联网参与模式。房地产界的两位大佬——万通的冯仑和万科的郁亮都认为小米模式对传统产业冲击巨大。冯仑还发微博调侃,“只见新人笑,有谁听到旧人哭!房地产是旧人了,互联网是新人。互联网就是夏天马上一闪而过的小妖精!她很妖娆,她已经占领了我们的身体,占领了这个行业!”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,许多传统企业都患上了“焦虑症”。

  尚德机构创始人欧蓬认为,董明珠和雷军之争突显了两个时代、两个世界的人对商业的不同理解。就像彪悍的蒙古骑兵,绝不可能理解从天而降的外星人。许多人和他观点相似,比如虎嗅网的研究员李彤。他们都觉得董明珠老了,对互联网太过隔膜。

  财经作家吴晓波保持中立。他认为这样的争论没有输赢,最终双方都会往中间走。董明珠出身于制造业,制造业的人都相信技术、相信功能。而雷军更相信社区、相信用户。但最后小米肯定会走到开发手机核心技术那条上去,格力则很可能会互联网化和智能化。

  有趣的是,董明珠与雷军立赌约,是在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现场。那年评选主题是: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行动。

  格力需要转型升级吗?如果需要,董明珠的智慧与行动又是什么?

  首先要的是,她不觉得自己焦虑。“凭什么说我焦虑?互联网冲击我什么了?互联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,但互联网能代替空调吗?互联网不能替代我们的产品,不能替代制造业,对于一个国家、一个社会,乃至全球,制造业是不可缺少的。因此,我更加致力于在制造上课,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产品。”

  对“神一般的小米”,她并不太客气。

  “小米说穿了就是一个投资者”;“小米不是伟大的公司,产品质量太糟糕”;“格力要是做手机,分分钟灭掉小米”……董明珠对小米的率性评论,使10亿赌约事件持续发酵,到最后却以她对事件的还原告终。所谓赌约,不过是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的策划。

  董明珠并非对央视舞台上萍水相逢的小米“情有独钟”,她的率性,格力的竞争对手承受了更多。

  “比如美的曾经做广告说‘一晚只用一度电’,现在改成了‘一晚低至一度电’。那什么时候才能低至一度电?大概是外面28度不用空调的时候。这就像是说,我家孩子很听话,天天都在家看书学习,前提是得把门锁住。如果你把门打开,他早跑得没影了。这是不是对消费者不诚信?所以说我讲美的是骗子没讲错。”董明珠跟记者调侃道。

  2014年12月24日,格力集团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。董明珠在会上点评海尔、美的、TCL、志高、海信科龙、奥克斯等同行,措辞风格如下:美的虚假宣传、海信科龙已垮、志高没有出息……

  她声称要对空调市场展开“清场行动”,誓把假冒伪劣、偷工减料的品牌消灭殆尽。

  这次内部发言打击面甚广,犹如在业界扔下一枚。随后董明珠的文章也不断涌现,竞争对手的调侃一浪接着一浪:“大姐,你自己玩”,“阿姨,我们不约”……

  几天之后,苏宁易购与6家空调企业联手,发起6+1“破格行动”。

  “好多人都跟我说,你讲的话是真的,但你这样讲话别人会恨你的。但这个世界还是需要有人讲真话的,我认为只有讲真话才能推动进步。”董明珠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她不在意。

  一次,在华南理工大学,主持人问董明珠如何捍卫自己的,她很坦然:“我面对的质疑,不是格力空调质量不好,而是我讲话太直接。我想大嘴巴不是坏事,所以我不担心,自己的选择讲真话。阳光就有。”

  哪怕是面对,她也不改“大嘴”本色。

  2008年11月,在广州番禺中心医院的采购项目中,格力先是被评标委员会推荐为“第一候选成交供应商”,后来却被出价高出400多万元的广东石化淘汰了。董明珠为了一年多,演绎了一幕《秋菊打官司》的剧情。2010年2月,时任广东省委汪洋到省珠海团参加审议时,她还趁机告了广州市财政局一状。

  珠海市国资委对格力集团实行100%控股,而格力集团一直是格力电器的第一大股东,目前持股比例仍高达18.2%。面对格力电器,珠海市国资委一直是强势的。但随性的董明珠还是会吐槽这位“婆婆”。去年夏天,她在达沃斯“变局下的中国商业”主题论坛上说,“我们遇到困难,国资委就说这属于你们经营问题,自己解决。但是遇到一些利益问题,可能它的手就伸得很长……遇到这种现象的时候就要去斗。”

  董明珠曾经遇到过大股东要上市公司资金的状况,“他就觉得我是大股东,我说了算,你那么多资金可以拨一点到我们集团。我们说不行,上市公司有,你给我,如果违法你承担责任。你必须要想办法进行驳议。”

  去年,董明珠又把对话的级别提升了,向李克强总理表示,“我们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。”一直以来她都是家电补贴政策的反对者,在她看来,这一政策使市场上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现象,而拉动内需更好的方式是交给市场。对于她的,李克强总理表示“很有”。

  董明珠说的“真话”,显然带有个人的和,严格来说只能算是“直言”。而在商官对话中如此直言,并非没有风险。虎嗅网研究员李彤就认为,鉴于格力电器的国企属性,“董明珠永远不是格力的主人,珠海市组织部的一张传真纸就可以决定其任免。这样的干部,只是传真纸干部。

  迄今为止,这样的命运却从未到董明珠头上,原因何在?整个珠海市2014年的P是1800多亿元,而格力2014年的营收是1400亿元。“没有人可以接格力。一个官员到可以掌舵格力那个级别,接格力有可能捞不到资本,反而把事办砸。”李彤这么认为。

  工业4.0时代的格力

  董明珠从来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跟随者。

  “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会有更多的技术出来,我跟我们的员工说,你有没有想过提出了工业4.0,你告诉我5.0的工业应该是什么?如果你把这个想明白了你就知道你该做什么了。我为什么要做跟随型的呢?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跨越式地发展呢?”

  “工业4.0”——这个当下正热的概念是两年前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来的。在18世纪,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生产设备了第一次工业,被视为工业1.0;19世纪,基于劳动分工、以电为动力的大规模生产被视为工业2.0;1970年代,由电子和信息技术推动,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工业3.0登场了;当下,通过网络技术控制生产过程,实现实时管理的工业,则被称为工业4.0。粗略来说,工业1.0等于蒸汽时代,2.0等于电气时代,3.0等于自动化时代,4.0则是网络化和智能化时代。

  今年3月,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某期封面文章《中国制造》非常罕见地肯定,通过制造并出口商品,中国实现了自身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转变。1990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比例(按价值计)不到3%,现在却占到近1/4,全球大约80%的空调、70%的手机以及60%的鞋由中国制造。

  中国的制造业大多仍停留在工业2.0至3.0时代,即使已经跻身制造业千亿俱乐部的格力也并不例外。但让董明珠骄傲的是,格力走出国门已有10多年的历史,产品已经卖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现在,格力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%,在全球则占1/3。她相信这个过程会令中国制造“低价低质”的形象有所改变。

  2000年,董明珠率队前往日本考察“一拖多”空调,希望购买相关技术。然而无论格力出多高的价钱对方都不肯卖。据说自此之后,她下决心走自主研发之。

  或许是因为董明珠的营销成就太过深入,她于技术的一面往往被忽视。

  有很长一段时间,人们对格力的认知是“朱江洪深谙技术,董明珠擅长营销”。2012年朱江洪退隐,格力电器进入董明珠时代。但格力并未出现竞争对手预期的技术上的衰退,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上都不退反进。

  董明珠不无得意,“在看来,董明珠这个人只懂营销。结果恰恰是我这个懂营销的人,让我们格力这两三年在产品技术性和艺术性翻地覆。”

  这些年来,她始终以下几个字是格力发展的关键——掌握核心技术。

  现在,格力电器的研发队伍有将近8000人,设有6个研究院,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,“能满足从家用空调到商用空调,到一些非标准空调的需求。支撑这一切的核心就是技术突破。”

  技术突破靠的是什么?无外乎人才培养加上资金投入。

  格力自主培养的一批大学生已经成长为技术,平均年龄才29岁。至于研发经费,董明珠在不止一个场合提到,“不设上限,需要多少投入多少”。

  格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包括三个部分——管理体系、技术研发、技术工人的培育。董明珠认为,这一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把普通员工培养成技术工人。格力似乎已经尝到了创新带来的。2011年,格力人均产值90多万,现在几乎又翻了一倍。

  2014年岁末,中国制造业被日本马桶盖“撞了一下腰”。谈及此事,董明珠很有些恨铁不成钢,“国内制造电饭锅的企业,跑到日本去买电饭锅或者马桶盖。这说明中国制造业走到今天,科技创新问题已经摆在面前。我们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。”

  一定程度上,以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百度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,在规模和市值上已经可以和国外的大公司一较高下。现在,以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工业4.0正呼啸而来,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之一,格力有没有可能打破中国制造业以往的宿命,和代表最高水平的制造业一较高下?

  董明珠的答案显然是“有”。

  格力对电器智能化的探索早就开始了。2011年,格力研制出了中国首款物联网空调“e炫”,之后又推出“e尊”和“e铂”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输入指令,对空调进行全方位的远程操控。

  董明珠最得意的是创新产品光伏空调。她深谙中国消费者关心节能更甚于智能的心理。这款空调的特色就是利用太阳能实现“不用电”。照她的设想,未来空调不仅可以不用电运转,还可以为其他的电器供电,成为一个家庭能源中心。现在她自己家成了光伏空调试验场地。她还拉了王健林和自己一起为这款空调做广告。

  除此之外,造了20多年空调的格力对产业进行了多元化开发,比如晶弘品牌的冰箱、大松品牌的厨房家电。

  董明珠一直强调,格力应该有更多的预见性和远景规划,应该思考消费者未来的需求所在。她念念不忘的是,“是否可以抛开工业4.0,想想更远的事情”。

  当下,格力、海尔、美的,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业“千亿俱乐部”,第二梯队则包括海信、长虹、TCL。尽管规模可观,整个行业却被贴上了“传统”的标签。互联网时代,家电巨头想不话语权,跨界似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。

  2013年年底,海尔与阿里巴巴“牵手”。阿里以28.22亿港元,投资海尔集团子公司海尔电器,双方合作设立了日日顺物流公司,打造大家电物流配送平台。

  2014年年底,美的接受小米的战略入股,据称双方将在智能家居产业链、移动互联网、电商业务等方面建立合作。

  相比主要对手海尔和美的,格力被视为保守派。当然,格力并非毫无作为。

  2013年,格力成立了信息化委员会,董明珠亲自出任主任。她认为既然有互联网这样的时代产物,就要充分地运用。她拜访过魅族的黄章,也和奇虎360的周鸿祎交流过,可惜,“绯闻”传了一拨又一拨,却没有明朗后续。

  董明珠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格力仍在等待时机。

  和线下销售一样,他们非常重视线上销售的后续服务,如果其售后服务无法配合线上的销售,格力不会进行线上的推广。“做好准备之前,我们不会盲目跟进。如果到时服务跟不上,就是不负责任了。”

  不过在2014年,格力一改以往的姿态,开始大规模布局线上。加入天猫,参加“双11”,使其销售了近5万台空调,销售额达到1.4亿元,为空调类第一。

  此外,格力宣布将与阿里共同打造O2O模式。格力在全国的两万多家线下专卖店将与阿里的电商平台全面对接。与此同时格力商城也上线。

 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、家电/IT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,格力属传统机械制造业,之前一直专注于制造空调,跟IT产业毫无关系。这使得格力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倍感艰辛。

  格力在“智能家居”、电商领域虽然做了一些尝试,骨子里还是欠缺互联网和智能化基因。

  在他看来,大白电企业中,格力的电子商务渠道是最不发达的。

  格力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,跟董明珠对她一手打造的传统销售渠道的密切相关,“她担心会影响格力代理商的利益”。

  就智能家居布局而言,格力产品线单一,从其财报中可以看出,空调仍然一枝独秀,这对做智能家居是不利的。

  在嘉信资本董事陆悦看来,格力的智能家居布局缺乏枢纽。格力新近推出的手机有没有可能担当这一角色?陆悦并不看好。这20多年来格力给的印象就是做空调的,其产业痕迹太深了。

  把格力钉入生命坐标

  很少有人注意到,董明珠已经快61岁了。

0
0
0
0
0
0
0
0
上一篇:音乐剧《金沙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CopyRight 2002-2016 锅炉设备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